广西崇左市以节水灌溉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一望无际的成片甘蔗林,郁郁葱葱,碧波翻滚;伸向连绵蔗地的细水管道,将水分传送到每一根甘蔗;由电脑控制的水肥,从甘蔗根部渗入为甘蔗提供养分……近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富民工程”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新和万亩连片示范基地展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
崇左市江州区是国家重点“双高”糖料蔗基地,属广西33个蔗糖优势区域县(市、区)之一,人均产蔗产糖量居全国第一,具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的美誉,蔗糖产业是江州区无可替代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江州区地处左江旱片,甘蔗生产长期面临干旱缺水、单产低、劳动力缺乏等瓶颈问题。
为破解这些难题,2011年以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以实施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为切入点,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实现富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引进节水灌溉项目 找准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
干旱缺水,一直是制约蔗糖产业发展的难题。
江州区36万人口中有29万农民,其中蔗农有27万,占农民总数的91%;甘蔗种植面积1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4%。由于江州区处在桂西南传统旱区,农业生产“十年九旱”,甘蔗种植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如2010/2011年榨季就比正常年份减产100多万吨,给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江州区加强水利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江州区抢抓机遇,成功申报中央财政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三年将累计获得扶持资金1.08亿元。
为了探索左江旱片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充分发挥水利建设资金作用,江州区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和农业厅、水利厅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两赴新疆考察洽谈,成功引进新疆天业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以及广西高良公司、广西金穗公司、广西甘蔗研究所等组成的天业联盟,联合辖区内四家制糖企业,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利益共享”的模式,投资13.5亿元实施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这一举措,江州区区委书记邱明宏形象地称之为“用1.08亿元资金撬动13.5亿元投资”。
从2011年起,将用5年时间对具备水源条件的30万亩蔗田采取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节水改造,发挥这种灌溉方式水、肥、药“三位一体”的优势,提高甘蔗单产,从根本上结束“靠天种蔗”的历史,同时解放劳动力,改变农业传统生产方式。
推进土地流转 奠定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引进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后,江州区按照“科学有序、试点示范,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强力推进”二十四字方针,选择条件较好的3个乡镇开展6万亩试点,全力推进土地流转。
“这是一项‘富民工程’,我们在制度和机制的设计上,首先要确保农民得利。”江州区区长陈光恩介绍说,江州区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土地大流转、大整合、大集中,本质上是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变革。
从2011年10月20日召开动员大会到12月22日仅64天时间,江州区就完成2634户6.13万亩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任务,为推进甘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提高甘蔗单产奠定了基础:
突出一个“富民”核心。坚持把“富民增收”放在首位,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动员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农民不投入一分钱,就获得四个方面的收益:租金收益,流转土地每亩每年按两吨原料蔗市场联动价结算土地租金,以每吨原料蔗500元计,租金收益达1000元,与历年农民种蔗每亩年平均收益760元相比,要高出240元。劳务收益,组织农民与投资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按照每户流转土地多少及劳力情况受聘于企业务工,按每人每天70元收入计,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可增收8000多元。分成收益,原甘蔗亩产4至4.5吨,亩产超过6吨达到投资盈亏平衡点时,农户与企业按比例分红。综合收益,公司规模经营后,劳动力解放出来,可外出务工、发展特色养殖、发展林下经济等,获得多种收益。据测算,项目试点完成后,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9063元,比非项目区高出2400多元。
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召开千人动员大会,抽调28名处级领导、51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进村入户,利用算账对比法,帮助农民算好成本对比、租金收益、劳务增收、多种经营增收“四本账”,动员农民把土地流转出来。宣传部门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和专题片发放项目区,开展全方位的宣传。纪委出台“八个严格,八个禁止”的制度,严肃干部驻村纪律。组织部制定《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办法(试行)》,区委在项目一线提拔15名表现突出的干部,树立了“以实干用干部、以项目论英雄”的导向。政法委加强项目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营造和谐环境。项目建设指挥部建立“每天一通报、每周一例会、半月一分析”等议事制度和督查制度,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整合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与具有节水灌溉成功经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9团签订缔结友好团区的协议,149团派出20多名技术人员进驻江州区,全程予以技术指导。与多年从事现代农业经营的龙头企业广西金穗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引进一批知名农业专家,全方位提供技术服务。
依托一个活动载体。注重发挥村屯基层组织的作用,开展领导干部“驻村联户,拜师助民”活动,组织领导干部进村、进屯、进地头,引导群众流转土地。特别是针对项目区劳动力缺乏,甘蔗砍运进展缓慢的情况,组织江州区直单位和乡镇1000多名干部职工连续3天帮助群众砍运甘蔗,加快甘蔗砍运进度。今年来,开展“拜师助民,送技入户”活动,从3月份起组织30名农业专家和11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到1002个村屯送技术、送信息、送项目,实现助农增收目的。
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及自治区各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江州区检查指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崇左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水利、农业、农机、糖业等市直部门领导多次到项目区现场办公,给江州区鼓干劲、出主意、解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依靠科技创新 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
在项目试点中,江州区全面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全面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不断提高甘蔗生产的科技水平。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新疆天业集团成熟的膜下滴灌技术,由企业统一配置滴灌设施,将水、肥、农药一体化技术应用到甘蔗生产全过程,实现节约水、肥、农药70%以上。特别是在新和孔香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片中,投资150万元新建甘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站,对水肥药一体化实行电脑全程操控,使甘蔗生产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土地产出率。在驮卢镇建立万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争取农业部扶持590万元建设太平镇800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加大甘蔗良种繁育推广力度,有效破解甘蔗生产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的问题。在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首期6万亩试点中,良种推广率达100%。大力推广甘蔗间套种西瓜、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今年共完成甘蔗间套种面积35万亩,增加产值7亿元以上,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推广全程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在项目首期6万亩试点中,组织100多台120匹大马力拖拉机对甘蔗地进行深耕深松,引进22台甘蔗种植机进场种植,做到开沟、切种、排种、施肥、覆土、盖膜、铺设滴灌带一步到位,比传统人工种植效率提高40倍。特别是驮卢镇安定屯5580亩示范片实行全程机械化耕作,被确定为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目前,正在与美国、广东的机械制造企业联系,计划投资600万元引进5台甘蔗收割机,进一步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
围绕城乡统筹 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针对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后一些农村劳动力从甘蔗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实际,江州区出台了《关于扶持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加快建设发展的实施办法》,在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3个方面制定15项扶持措施,引导和扶持项目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是做到“三个结合”:
注重与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江州区财政从今年起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项目区富余劳动力发展生猪、肉鸡、山羊、名贵鱼种、龟鳖等特色养殖,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劳务经济。目前已在3个试点乡镇分别选择1个村屯作为特色养殖示范点,编制完成水产畜牧业发展规划,扶持群众建设养殖基地,促进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
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合财政、农业、水利、交通等资金项目,对项目区村屯进行综合规划建设,让项目区群众优先享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惠。目前,正在整合城乡风貌改造、基层党建等资金270多万元,对新和镇孔香屯进行改造,打造项目区村屯建设的示范典型。
注重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驮卢镇、新和镇等项目区小城镇建设,在驮卢镇引进索芙特集团开发建设桃花岛,在新和镇加快黑水河景区开发,在罗白乡打造白头叶猴生态公园旅游品牌,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和鼓励农民到城区或集镇从事个体商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既解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又聚集城市人气,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格局。
江州区推进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广西糖料蔗春季种植现场会、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崇左市10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及现场会先后在江州区召开。
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办法,江州区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的新路子淘宝店:(1)绿丰节水灌溉(2)绿丰节水灌溉设备有限公司(3)绿丰节水灌溉设备